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蒋介石的政治手腕 (第2/9页)
情愿的意味很浓,毕竟在大同决战,晋绥军要防御的困难程度要远远大于在山西中部平原上与日军会战。 这是山西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东西两面是高山,中部一排并列着三个盆地。 大部队施展不开,小部队上去绝对是添油战术,只能让战火越烧越旺。 而且晋绥军的宝贝家当,大部分都在太原,尤其是太原兵工厂,是国军控制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阎锡山能够在短期内扩军十多万,让晋绥军达到了十五前列的四十万大军,都是太原兵工厂的功劳。让他丢弃太原兵工厂,无疑是抽掉了晋绥军最后的命根。 所以,阎锡山从一开始就避免让太原暴露在战火中,反而希望日军首先进攻大同。并希望傅作义全力帮组他防御大同,并答应他,只要守住大同,那么将大同就给傅作义。 盛产煤炭的大同,可不是绥远那种苦寒之地,傅作义当然很动心。 “但是华北的中国军队虽然数目庞大,但有战斗力的部队并不是太多,尤其是杂牌军,更是让人担忧。”说道这里,张学良也微微有些愧疚,他也压制了好几年杂牌军。 军饷都是能拖就拖,武器弹药也是补充不足。一个士兵出征,东北军每个步兵有80发子弹,但是宋哲元的29军只有30发,到了孙殿英的新5军只有20发。 要是战斗激烈,这点子弹根本就不够两个小时的消耗的。 曾一阳当然知道孙殿英的气节并不可靠,但从一个军人的角度来说,孙殿英在抗日前半段,是出过死力气的。从内心,他也不希望将这些人压制的太厉害,把这些可观的武装力量推到了日本人那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