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_第四八三章 庞大的苏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八三章 庞大的苏军 (第2/7页)

业基础的薄弱,让俄国一直在军工补给上依赖其他国家的进口。

    从德国进口飞机,从瑞典获取大炮。

    在痛定思痛之后,苏联人决心建立自己的强大军工体系,这一刻,被他们等到了。

    一战之后,兴登堡内阁下的德国内忧外困,国民经济陷入一片萧条之中,急需为国内的工厂开工,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粮食和已经空荡荡的国库。用技术,换来苏联的小麦,用武器从中国换来工业急需的有色金属,用代工的方式,给英法制造机器。

    尤其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内阁将德国当成世界工厂,不仅如此,德国还出售很多重要的技术,德国的工业品在此在全世界范围内行销。

    这其中,包括为了缓解国内的矛盾,而将德国人最骄傲的飞机制造技术引入了苏联。

    苏联人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架飞机。

    用德国进口的柴油发动机,建造了第一辆拖拉机和坦克。

    希特勒的本意,是将苏联扶持成一个人英法都为之变色的巨大威胁,这样德国就能在欧洲动荡的政治环境中,渔翁得利。

    不过让希特勒也有些措手不及的是,苏联在军事上的扩张能力只能用两个字来描述——‘恐怖’。

    经过10年的准备,150万部队的换装,11个坦克旅,一万多架飞机,600万常备陆军。

    这都是一个恐怖到让整个欧洲都大惊失色的数字,但也是确实存在,并时刻威胁着德国东线的军事力量。要说希特勒真的对谁不放心的话,那么只有斯大林,斯大林掌控下的苏联。

    因为和战时的德国一样,斯大林在苏联也拥有绝对的权威。

    比希特勒更加牢固的军队控制,还有国内一切都为战备准备的疯狂兴趣。

    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