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_第三十六章 平型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平型关 (第2/6页)

些爷,确实伤脑经。

    衡量一下得失之后,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派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官员,带着崔可夫一行人去八路军驻地。在想要遏制西北zg的发展,已经不现实了,西北有很大一片区域已经和蒙古接壤,种种迹象表明,只要苏联和西北的关系缓和,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军火,从中蒙边境运送到关中。

    作为一个几乎独立的军事集团,山西有独立的军火生产基地,根本就不需要从苏联购买武器弹药。

    尤其是作战飞机,最为民国向苏联购买的最大一宗军火,阎锡山知道,他是无福消受的。

    在二战区一个中校参谋的陪同下,崔可夫一行九人终于来到了霍城,一个在太行山南麓的边缘小山城内。

    崔可夫从一踏入这篇土地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景象,军民合作的场景屡屡出现。很多士兵穿着破旧的军装,帮着老百姓挑水的场景,深深的感动了崔可夫这个苏联军人。

    在他的影像中,军队就应该代表人民,但这种军民合作的场景,即便在苏联也不多见。

    在中国生活过几年的崔可夫多少会一些汉语,看到不时走过,脸上带着菜色,但还算精神的中国农民,他再也忍不住拦住了一位从他们身边走过,不时好奇的用余光观察他的农民。

    “你好,请问这就是八路军的驻地吗?”

    穿着土布,很多经常摩擦的地方都打着补丁,完全是一副本分山里人的装束,苍老的脸上,岁月的痕迹一目了然,被崔可夫拦住后,老农被吓了一跳。

    山里人几乎一辈子都很少出门,更别说见到高鼻子大眼睛的欧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