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一章 谍战 (第4/7页)
的情报机关相提并论了,于是就有了警察学校的掩护,电台训练班这些培训学校。 日军在情报方面的投入,向来是不遗余力的。 要不然,当年九一八的当晚,张学良在北平听戏,竟然根本就不知道日军进攻北大营的消息。 直到第二天,才知道了此事。这时候,事态渐渐的是去了控制。当时的东北军内部,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决定投靠日本人,不少人还拥有旗人的身份,就像是熙宁,一听他的老师是关东军司令,二话不说,就命令部下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 还有就是喊打的将领,马占山协第三旅官兵,在江桥一役,打出了东北军民不甘做亡国奴的决心。 东北军不少军官是对日军不满,也有一些假意投靠日军,暗地里支援抗联的事情也不会少。 可东北军对国民政府一直有着很深的芥蒂,随着张学良在抗日战场上,东北军不断的消耗,又得不到足够的补给,张、蒋这对异性兄弟,已经是貌合神离。 戴笠以前最好用的办法就是任官,顶着国民政府这棵大树,手下的人不乏拥有名族气节的有志之士。刺杀日伪特务和官员不遗余力,这也造成了军统中的特工伤亡居高不下,仅仅成立一年,就有千余培训好的通信员阵亡。 没有死的,投降日寇的不少。 这才是戴笠最担心的事,军统无人,伪满情报机构的建立,各层的情报传递机构设立,没有千人那里够? 跟别说打入关东军内部,套取,日军最高机密了。蒋介石越来越重视军统的建设,但苦于资金和训练人员的不足,尤其是谍报精英人才的缺乏,才将6处的扩张放下来。 担任6处局长的正是从日本留学归国的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