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_第二九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九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 (第4/7页)



    跟梅津美治郎这样的老狐狸对峙,溥仪在气势上就差了很多。更何况,他真的存有这样的侥幸。

    按照民国建立之初,对清朝皇室的允诺,每年会有400万两的白银作为皇室专款。不管隆裕太后、摄政王和溥仪,都没有见到这笔钱,那是因为各地的军阀混战,钱都去招兵买马了,压根就没有想到他。再说,单个军阀也无法供养整个皇家,才导致了最后不了了之。

    此一时彼一时,国民政府已经控制了整个国家。

    虽饱受日军侵略之苦,但蒋介石控制政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蒋介石这个人好名声,说不定……

    溥仪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希望。

    在他眼里,曾一阳也好,陈光也罢。都是受到国民政府认可的将领,理应对他优待,在国人手中,皇帝瘾就没法过了,但自由肯定是有保障的。

    最重要的是,溥仪没有威胁。是一尊泥塑的菩萨,只管收香火钱,也不显灵。

    再次目送梅津美治郎的汽车离开皇宫,溥仪的心情才渐渐的放松了一些。紧绷的神经,也放开了一些。要命的日本军人,每一个都看上去阴森刻薄,不管是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还是现在的这个梅津美治郎,都让溥仪感觉到一种后背冰凉的恐惧。

    或许,溥仪也不知道,梅津美治郎也很反感这种约见。

    在他看来,这是毫无用处的,满洲国的出现本来就是一个错误。是日本一厢情愿的扶持了一个傀儡政府,还不如名正言顺的吞并,虽然会出现外交上的困顿,但也是阵痛。痛过一阵,等国际局势被别的区域所吸引,就会渐渐的消减这种困顿。比方说,36年的西班牙内战,就能让西方社会的目光一下子都聚集到了伊比利亚半岛。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31年的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