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一七章 争议无处不在 (第2/7页)
多半是面如君子,心如小人的钻营派。说话间,语气一转:“想靠着十万人就和数十万的关东军斗,能斗得过吗?我看曾一阳不过是去满洲开辟所谓的游击队,游而不击才是正道。” “孤鸿兄,你这话正合汪某人的心意,我看你是来错了地方。” “任公,你别想往刘某身上泼脏水,我是和汪兆铭有过来往,但这都是过去。当年,汪兆铭在重庆的时候,就算任公也不是汪兆铭家中的常客吗?难道说你也后悔没有跟着去南京……?” 说完,中年男子发出一阵刺耳的冷笑。 “国之危难必有妖孽,你想要兴风作浪还要过我老头子这一关。” 任公是个火爆脾气,说完一手拿起桌上的茶杯,作势要打将过去。立法委大院内顿时一片狼狈,在法律上等同于美国两院的立法委,在民国扮演的角色有些悲催。 国家大事没他们事,小事情这些曾经呼风唤雨的过气政治明星不屑关注,于是就成天的吵架。 吵完了再去下馆子好好的喝一通。 唯一的区别就是,赢的人多半是庆功酒,热闹非凡,大有一鼓作气将对手打出重庆的架势。而输的一方确实赌咒发誓,要在下一次的吵闹中取得优势,将对手的气焰打压下去。 这样的局面说起来有些混乱,但却是蒋介石非常希望看到的结果。 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蒋介石,在很多时候装出一副求才若渴的样子,但要有几点要求才能被他重用。一是:黄埔学子,是他的学生;二是,老乡,亲不亲故乡水,蒋介石对故乡人的关照在民国政府中是出了名的;三是,故交故吏,显得他很念旧。 这三点,让蒋介石笼络了大量的人才,不过也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