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56 大炮起兮云飞扬 (第2/8页)
与日军对应的蒋军部队,晋绥军部队,大多是三三制的编制。 一个旅下辖三个步兵团。 一个旅的话,在兵力上比日军的一个旅团要少一些。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像晋绥军358团那样,一个团就有5000多兵力的作战团,始终是少数。 至于八路军部队,那变化就大了。 初期的时候,番号在国军战斗序列的一个旅也就两支主力团,兵力可能只有三五千人。 但随着发展,这同样是未曾变化的编制。 具体的兵力可就越来越有点不像个样子了。 啥意思? 说好的一个旅,但八路军的一个旅,或许表面上是一个旅,实际上下辖的甚至能多达十几个主力作战团。 甚至能一口气拉出一两万的兵力。 都他娘快赶上日军的一个师团了。 这也是日军在敌后与八路军交手多年之后,得出的一个相当重要性的结论: 和八路军作战,永远不要根据对方的编制来判断兵力,要根据实际侦查之后所得的具体兵力来做判断。 其实不止是旅级编制,包括八路军的一些团级作战单位,随着抗日战争的延续,下辖的兵力也会发生极其夸张的兵力变动。 就拿典型的独立团来说。 初期的时候不过千余人的队伍,后来迅速发展到两三千人,再到眼下成为晋西北抗日独立第一支队,但实际上还是一个团级的编制,但是下辖的兵力恐怕已经近万。 这哪有什么道理可讲? 小鬼子扫荡的时候该说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