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找一个人 (第3/4页)
时国外的炼钢技术并不如新开发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先进,可是边区的工业底子太薄了,转炉的生产效率虽高,但建设速度却始终不能令胡卫东满意,更麻烦的是,随着各大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钢材的需要量增加得更快,如果仅靠边区自己的力量发展钢铁工业,恐怕直到抗战胜利,这个缺口都堵不上。虽然暂时可以通过外购应急,但价格高昂而且必须支付珍贵的硬通货不说,随着日本不断扩大侵略,国统区进口商品只会越来越难,而能够运到边区的就更少了。 何况,需要工业化的不仅仅是中原边区,西北这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光是计划中的兰新铁路就需要两三百万吨合格钢材,再加上一些待建的重要工矿项目,估计至少也需要500万吨合格的钢材,而西北目前基本没有像样的钢铁工业,哪儿有能力自己解决这几乎就是天文数字的可怕缺口?胡卫东想来想去,目前有能力而且也可能愿意提供这类帮助(德国由于交通路线的问题,对于这些大宗物资是没有办法提供的,何况希特勒也不像彻底得罪日本人。)的,只有苏联了,但是周公与***在苏联的谈判很不顺利,斯大林担心引起国府的不满,一直推诿拖延,不肯向赤色党提供实质性的援助。直到胡卫东以闪电战一口气消灭10万日军之后,深受震动的斯大林急于了解这种新战术的详细情况,正式向周公提出希望胡卫东访问苏联并暗示关于援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