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丝之恋-我与一对母女的故事(777) (第9/23页)
毒品,组织了一批装备精良的地方武装,公开和缅甸、泰国等中央政府抗衡。曾经缅甸境内产毒最多的几个地方势力是:第一特区果敢、第二特区佤邦等,这些地方其实为当地军阀势力所把持,但依然臣服于缅甸中央军政府,有很大的自治权利,也为自身供应和贩卖毒品提供了便利就是因为这种畸形的发展所以金三角的毒品可以说屡禁不绝!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先后到该区传授种植、提炼、销售技术,并对鸦片采取收购,20世纪50年代这里形成了第一个鸦片生产高潮,接着出现60年代的“黄金时代”,产量从数十吨上升到200吨左右,到80年代初,产量已达700吨左右,1988年增至1200吨,1989年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简直骇人听闻! 此外,“金三角”地区有许多海洛因加工厂,大多设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术人员cao纵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区的鸦片质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SEAHEROIN)当前已成为高质量海洛因的专用名词可以销往世界各地。 在泰国境内的“金三角”地区,居住着祖祖辈辈擅长种植罂粟的苗族、瑶族和僳僳族。种植罂粟是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发财致富的一条捷径。因此,从事种植罂粟的人越来越多,毒品产量也越来越大。缅甸是“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这里居住的主要是缅甸的少数民族,世代靠种罂粟维持生计。为了与政府对抗,保护自己的鸦片种植业,当地居民把自己武装起来。在这些武装中,规模最大的是前缅泰边境的坤沙集团。他们有着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