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1章 (第2/3页)
雅优美,至明清形制渐变但仍颇为流行,并被效仿沿用到其它工艺品制作中。” 他注意到詹妮特的眼神有些迷糊,就带着她来到大瓶近前一一解释:“器物的主体部分即是采用了贯耳瓶的造型,长颈近口沿处附三枚贯耳,有高圈足。器口部装饰有镂空鎏金云气纹饰件,另有三只蟠螭附于瓶颈,从肩部蜿蜒而上,似要遁入云气之中,引首互望,极富动感,蟠螭神态威猛张扬,身体盘绕之状甚明显,象征最高权力,实属罕见。 瓶肩部镶三枚鎏金羊首,口中衔环,造型简练大方。器腹部三组鎏金镂空出戟,系仿商周青铜器之装饰。底部圈足外附三组铜鎏金异兽及团螭作为底足承托住整器,兽足造型古朴稳重气势夺人,在功能上更增加了器物的稳固度。 大瓶主体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以铜鎏金双弦纹将器身纹饰分为两部分,颈肩部及贯耳饰缠枝莲纹,分别以红、宝蓝、黄、豆绿、紫白相间等多种珐琅填莲花;腹部为对称的仿古夔凤纹,以宝蓝釉料为主,间以其它珐琅相辅;底部高圈足上饰海兽纹,神兽行于海上,富有动感。 这件器皿的掐丝工艺精细灵活,纹饰繁密规整,采用的单线掐丝花叶纹饰和明代瓷器上流行的海兽纹,显现了由明代晚期向清代早期过渡的时代特征。 至于你刚才问到的款识问题,大瓶的珐琅釉料色泽艳丽,釉面平滑,掐丝鎏金灿烂,加之主要配件之间是以金属螺丝相连,符合清早期康熙朝,也就是17世纪中后期掐丝珐琅工艺的特征。 虽未加款识,但时代特征明显,应该是一件康熙朝造办处制珐琅器的典型精品。康熙珐琅器数量稀少,此器器形体量特殊,虽然保存不算完好,已经弥足珍贵。 另外,华国首都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明宣德掐丝珐琅瓜瓞纹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