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69章 (第3/3页)
边测量尺寸边观察。 瓶子有微伤。小瓶圆口,粗颈,垂腹。瓶口边、足边各绘一周二方连续回纹。器表紫蓝色地,绘通景山石花卉芦雁图,四只大雁姿态各异,或凌空飞翔,或引颈长鸣,或低头寻觅,或回首静望,周围祥云笼罩,芙蓉、秋菊竞相盛开,几只芦苇随风摇曳,构成一幅安乐祥和的画面。瓶底白色珐琅地上有蓝色“乾隆年制”楷书款。 铜胎画珐琅的瓶子比例适中,精巧秀美,小图大样;绘画一丝不苟,用笔到位,体现了宫廷画家高超的技艺。 他记得,曾经看过与该瓶完全一致的例子,说明乾隆皇帝非常喜欢,制作了相同题材、相同尺寸的小瓶,从瓶的大小分析,该瓶应是乾隆时期制作的“百什件”中的一件。 沈瑜想明白以后,对詹妮特说道:“这个瓶子的名称是,清乾隆铜胎画珐琅芦雁小瓶,也就是18世纪中期。尺寸高6.5厘米。估价应该是3万~4万欧元。” 他中想的是,按照地图显示,这件瓶子的真实价值应该是20万殴元。 詹妮特记录下来之后,沈瑜又拿起紧挨瓶子的小香炉。 此小炉敞口,溜肩鼓腹,下敛至足,底承矮圈足,两侧对称式装饰狮耳,内外施白色珐琅釉,釉未覆盖处皆鎏金,底心蓝彩楷书“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款。器身于细致的白色珐琅釉上以水墨晕染方式描绘图纹,蓝彩云雾,一轮红日,红绿黄诸色描画两条苍龙腾于海浪之中。整器体量小巧,隽秀尔雅,玲珑可爱,胎薄体轻,为典型的清雍正时期铜胎珐琅器特征。 苍龙教子图作为清宫御瓷装饰题材始见于雍正一朝,到了乾隆时期,此种纹饰成为御瓷之中最寓特殊意义的一类,存世数量珍稀,寄托了皇帝对下一任继承者的殷殷期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