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五十二章 死斗(一) (第5/5页)
朗声道:“诸君皆是空言一条鞭法的利弊。本官手中有一封来自黄州府知府尹言的奏章。所言之事,颇让人深思。 湖广之地,诸君所知。一年两熟。黄州府的百姓,在夏收之前,向大户、乡绅借银子购买种子、支付家中用度。在夏收之后,需要卖掉谷物,换取银子,偿还债务,同时缴纳朝廷赋税。 然而,夏收后,银贵而谷贱。一个府的百姓,辛苦半年,所得银两只有几何?若是依旧能以谷物缴纳朝廷钱粮,尚有活路。若是全部被迫换成银子,倾家荡产。 陕西民乱,原因莫不是如此!增加的朝廷赋税又如何?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因而,臣请陛下废除一条鞭法这种恶法,惠泽天下百姓。” 语出论语-颜渊。国家富裕和百姓富裕,这种辩证的关系,老祖宗们在几千年前就讲过。 宋天官说完后,从容的环顾满殿大臣,然后,向雍治天子躬身行礼。奏章,自有小黄门上前来取走。 在宋天官开口说话时,安静下来的武英殿中响起一阵轻微的交头接耳声! 宋天官的话,切中要害。湖广黄州府尹言的奏章在这里,谁会昧着良心说:不关一条鞭法的事? 这是实证! 很多中立的朝臣,心态都有所变化。读书人:民为本。这种思想、论调是深入人心的。武英殿中的气氛,为之一变。很显然,宋天官的意见,占据着上风。 以通政司右参议、真理报主编的身份,站在六部方阵中的魏翰林禁不住深深的皱眉。 若是,一条鞭法被认为是恶法,要废除,贾环今天还怎么出来?贾环同样没有和魏翰林谈接下来的事情。舆论之事,从朱御史,诸位同学,到魏翰林这里为止。九悟的奋斗在红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