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四章 会试之前(一) (第3/4页)
力的士子多半就是出自这些地方。” 许英朗就笑,“正是。常州府宜兴才子周慎行,雍治十年南直隶乡试第七,时年十八岁。他并没有参加十一年的会试。这一科恩科方才下场。弱冠之年,名满京华。” 书院的同学,因为距离京城实在太近,惯例是要到考试开始前才会出发前往京城里。而,这就缺少了与各地士子相互了解、交流的机会。考前的文会,基本都没参加。 他父亲许澄翰林出身,官居詹事府左中允,在军机处办事,因而知道这些资料。 贾环微笑着喝口茶,点点头。 许英朗再道:“翁宗道,时年二十六岁,福建候官县人。他二十岁就过了福建乡试,还做一任学官教谕,此次来京,在文会中大放异彩。文华殿大学士刘飞白盛赞他经义水平。” “另有华亭才子唐道宾,黄冈才子萧梦祯,上虞才子王鑛,永丰才子范锡爵等人,都是声名鹊起。得到士林称颂。” 昔日的包打听,络腮胡子的易俊杰不满的晃晃头,道:“许兄,难道没有子玉的名字?”他是贾环的死党。 这话说的众人都是大笑。贾环自己也笑起来。 许英朗笑着解释道:“这还真没有。子玉名满天下,关注度很高。但是今科春闱大比,要说中会元、状元,子玉真不是热门人选。”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书院的同学们其实心中都有数。要说以他们的水准,要在会试中夺魁,甚至三鼎甲,想都别想。全国那么多读书人呢。 公孙亮道:“昔有曹孟德煮酒论英雄,今有我们煮茶论士子。这次下场,我们全力以赴就是,名次自有考官们去定。” 说起考官,众人都聊起来。 这次会试的两名主考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