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二章 文章之争 (第3/5页)
木椅扶手上连拍几下,“哈哈。人各有志,岂可强求!” 和贾环闲聊了几句,销假。从书案边镇纸压着的一个便签。贾环上前,接过来。 方望讥笑道:“这是国朝的大儒傅伯龙给我的信,说你在京城中流传的那篇文章,大白话,极其的粗俗,要我督促你用心读书、写字。嘿..,他口气倒是大的很。” 傅伯龙说这样的话,听起来是相当刺耳的。贾环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白话文和文言文之争。他的那份演讲文稿,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江南之地,报纸作为新兴产业已经蓬勃的发展,遍地开花。最大的报纸,当然是南京国子监所创办的《金陵简报》。 江南的经济发达,有大量的市民阶层。这是报刊兴起的关键。英国被誉为报纸的国度,它在工业革命之后,市民阶层人数大量的增加,报纸因而得以兴起。 江南的报纸,现在已经传到京城来。办报的主流,是白话文。贾环在创刊之初,定下来的调子,就是以白话文写作。当日,不听话的监生都给打发到偏远山区当教谕。 贾环想一想,缓声道:“所谓文章大道之争,不过是小道。以实用为准。写给府中下人听的,自是要通俗易懂。欧阳文正公修史,都力求简洁、通俗。写给读书人看的,自是要有文采。” 方望微笑着捻须,赞同的点头,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明朝前后七子提倡古文运动,打破馆阁体的制约。国朝的文坛,延续的是晚明的文风。但是,自由过了头,没有天才横溢的人物,写不出唐周(宋)时期的好文章。 因而,国朝翰苑文风再起,要求用典、雅致、精炼、流畅。确实出了不少精品文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