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_第四百五十九章 工作、修书、官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九章 工作、修书、官路 (第4/5页)

,七年之后,皇周英华成书,他亦不会被雍治皇帝加官。

    他的翰林之路,最普(苦)通(逼)的走法是这样的:首先,担任翰林院修撰九年后考满。看清楚,是九年。然后,谋求升詹事府的左右中允(正六品)。

    再看看翰林院侍读,侍讲有无空缺,补入。累迁侍讲学士(从五品),侍读学士,兼任六部侍郎,准备入阁。

    走到正六品后,后面这段路,每一步,都需要竞争、运作、功劳、机遇、运气。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完。以他的年纪,熬资历到兼任侍郎,活的久点,六部尚书可期。再往后,是否进入军机处,就不是年龄能决定的了。

    这样的一条官场之路,崎岖而费时,贾环怎么可能愿意?他要走的是宰辅之路。

    贾环笑一笑,喝了口茶。看着手中的《大周全书》,思路转到除揣摩天子修书的意图上。

    雍治皇帝的要求,说简单的点、透彻一点,其实就是要求方宗师修书替他夺位洗白。

    洗白的手法,就是在要求《皇周英华》如同《大明会典》一般,成为权威性的史书、史料,然后在史书中携带私货,把某些地方给修改掉。

    试想,后世如果将《皇周英华》当做研究周朝的详实史料,书里说雍治皇帝是被迫政变夺位,后世的学者会不会受到影响?答案是必然。

    这种宣传的套路贾环见得多了。比如,后世里有某位知名的女记者拍了一部关于雾霾的片子,里面就是大量的携带私货。

    雾霾当然是要治的。这是共识。而某人却在其纪录片中宣扬“去工业化”的理念。不要钢铁。那么,试问别人的军舰、飞机来了,你怎么办?用人命去堆?抗日战争时期的苦头还没吃够是吧?人,能抵抗的了钢铁洪流?

    所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