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5章 赔款 (第3/6页)
粮食,把牛羊养肥,准备挨过可怕的冬季。 一旦把一半最青壮,最能干的男人派到了边境,他们什么活儿都干不了,不但不能干活,还要指着后方供养。 哪怕不打仗,拖几个月,西夏就要崩溃! 其实这就看得出国力强弱的差别。 这么对峙,大宋也不好受,可问题是大宋拥有广阔的战略腹地。 西北不是打仗吗?可东南没打仗啊,尤其是岭南和交趾,这些粮仓都安然无恙。赵祯一道旨意下去,几百万石粮食就能送过来。 大宋君臣此时是真正感到了王宁安的功劳,他当年经略岭南,还一口气宰了上百官吏,弄得天怒人怨,如果不是查无实据,加上赵祯力保,只怕王宁安就要倒台了。 但是多年过去了,王宁安在岭南的种种作为,越发显现出威力。 譬如征粮这一项。 江南的产量不比岭南低,但是江南除了地主士绅就是自耕农,粮食在他们手里。大规模采购,粮食价格必然走高,许多人就产生惜售心理。甚至有人今天答应,明天来运粮,立刻就反悔了,要求加价,不给钱,就不让粮食出村子。 别看你是朝廷,拥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但是老百姓胜在人多,人家也没闹出人命,更没造反,只是多要点粮钱,你能如何? 讲道理,打官司,让官府出面,来回折腾,哪怕最后把人说服了,时机也耽误了。 总体来说,进行战略动员,是个很困难的事情。 可岭南不一样。 当年王宁安顶着巨大的压力,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