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3章 很尴尬的贾相公 (第1/6页)
和王宁安在一起久了,欧阳修的想法也改变了不少,尤其是经过这一次的事件,可谓是天翻地覆,彻头彻尾…… 不光是儒家,包括我们的历史,从来都是记录帝王将相,名臣大儒的事迹,在记录这些人的时候,不可避免就带入了道德对错的评价和取舍。 例如认为只要是明君贤臣,励精图治,天下就能变好,反之国家大乱,一定是皇帝昏庸,臣子无能……为了佐证这个观点,又会选择相应的事例,加深这种观念。 只是在如今的欧阳修眼里,显然这一套说辞是经不起推敲的。 譬如最初的河北救灾,解决难民生计的是海里的鲸鱼,是拼命地劳作,换来的粮食……假如不是王宁安主持赈灾,换一个道德无双的老夫子坐镇,绝对想不出办法,还要饿死一半的人。 难道趴在冰上,就能冒出无数鲤鱼,跪在地上,就能天降稻米?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让老百姓安居乐业,靠的是找到产业,给他们创造合适的工作环境,做这些事情,当然需要一颗为民之心,可光是有心,显然不够,还要有办法,有策略,有精算——这恰恰是儒家缺少的东西! 再有去审视历史,也会发现,光是君王仁爱,百官清廉,远远不够强国。 例如,在泛道德化的眼光之下,儒家士人眼里的贤君,不是秦皇汉武,也不是唐宗宋祖。而是汉文帝! 三代以下,文帝最贤! 文景之治,堪称历代的表率! 可文景之治真的那么好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