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0章 意外的收获 (第2/5页)
揽权,励精图治,难得可贵的是李谅祚知道取长补短,他吸收大宋的经验,强化皇权,却反对汉化,约束党项贵胄,保留他们的野性……这些措施都让李清耳目一新。 作为游牧民族,想要统合起来,就必须学习汉人的治国之道……但是一旦学会了儒家那一套,又难免丧失武力,堕落到不可救药。 辽国就是一个例子,幸好他们国家够大,失去一个幽州,不会灭国,假如换成了西夏,只怕已经亡国了……李谅祚是聪明的,他选择梁乙埋和李清,这两个人都是汉人,却又极力反对汉化,保持党项各部的野蛮本性,保持他们的战斗力。 得其利而避其害! 假如坚持下去,西夏蒸蒸日上,或许真有牧马中原的那一天。 到了那时候,谁还敢说他李清是汉jianian? 风风光光,衣锦还乡……不得不说,李清的想法是很美好的,但现实太残酷了。 王宁安轻轻松松的一招,就打破了西夏国内的平衡! 英明神武,睿智英断的李谅祚,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啊?莫非眼睛瞎了,看错了人? …… 李清没有王宁安那么深邃的目光,只能把一切都归咎到皇帝一人的英明与糊涂上面,可王宁安看得清楚,这就是大势,就是阳谋! 任何国家,对外屡战屡败的时候,就必须转移注意力,把目光转向内部。 譬如大宋,打不过辽国,打不过西夏,每年都要承受耻辱的岁币,弄来弄去,民怨沸腾,还没有解决的办法,这时候就冒出了理学。 二程和朱熹告诉大家,要存天理,要灭人欲,是人心不正,jianian党横行,圣人之道不行,天下才大乱的,只要听他们的,一切就会好起来。 人是需要精神寄托的,一大批的士人相信他们的骗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