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9章 川兵北上 (第2/6页)
地,换成丝绸井盐,周而复始。 说到了这里,其实整个西部的商路全都通了。 蜀地作为西部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生产基地,在这一轮的大发展之中,获益最大。 所以京兆府,洛阳等地,全都充斥着喜笑颜开的巴蜀商人。 苏洵和苏轼父子,还有陈希亮等在京巴蜀官员,纷纷前来观看,共襄盛举。另外大儒王方,也携带着不少弟子出川,要进京游学,寻找机会,增加见闻。 双方在京兆府碰面,一见面之后,便高谈阔论,欢欣鼓舞。 “这条路修得好啊,从益州出川,往常最少要走两个月,如今快马加鞭,半个月之内,就能赶到京城……想想咱们当初,为了出川求学,要走水路,坐船摇晃的,肠子都要吐出来了。”王方笑呵呵道:“老泉兄,公弼兄,或许你们还不知道,近两年种桑养蚕的人越来越多,少者四五百亩,多者几千亩,甚至有上万亩的……直道一通,丝绸之路再打通,只怕种桑树的还要翻倍,蜀地算是繁荣起来了。” 陈希亮有些担忧,忍不住道:“要是人人都种桑养蚕,无人耕种田地,老百姓没吃的,那该怎么办?” 他这话一出,顿时引来了苏洵的白眼。 “怎么,老泉兄,莫非我说的有错?” “放在以前当然没错,可是如今不一样了。”苏洵道:“老夫这几年可是观察过了,海外土地肥沃,就拿交趾来说,居然一年三熟,这些年京城漕粮,有三分之一来自交趾,粮食不够,外调就是了!只要保证粮道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