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35 难得自省 (第3/4页)
电影传递出来的信息不能够形成互文的话,那么,这是否成为一次纯粹的爆米花尝试,又或者是一次炫技呢?” 原来如此。 原来,这才是陆潜真正担心的问题—— 炫技。 其实,这是导演之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脑海里冒出一个灵感一个创意,从视听体验层面来说肯定是一次尝试一次革新一次挑战,于是导演就兴致冲冲地展现出来,但事实上,这些炫技和电影本身是没有任何契合或者呼应的。 花里胡哨,中看不中用。 那么,这种炫技,是否就是一种导演狂妄自大的体现?又或者说,是否可能成为导演将观众推出大荧幕的一种傲慢? 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炫技,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则不是—— 点到为止,拿捏分寸。 一点点炫技,可以成为画龙点睛的时刻;但太多太多炫技,可能喧宾夺主,反而破坏电影的完整性。 并不是说电影就一定要大巧无工、重剑无锋,电影技巧永远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应该让这些技巧抢走电影自身的光芒,某种程度来说,这和“商业艺术”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道理,“技巧”也应该恰到好处。 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就是“长镜头”。 的确,长镜头看起来非常炫酷,不仅拍摄难度大,而且呈现效果惊心动魄,但关键就在于: 有必要吗? 有些长镜头,与故事、与人物、与电影状态完美契合,哪怕是三分钟五分钟的长镜头也能呕制造出惊心动魄的观影感受,记录一种真实、一种炫目、一种沉浸。 有些长镜头,纯粹就是为了炫技而炫技,呈现出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