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三章 教育兴国 (第2/4页)
对秀才的政策,这是历朝历代都奉行的,陛下如果连这个也改了,那对读书人而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作为读书人,陈献章等人自然不想读书人地位低下了。 朱见济知道他们的心思,缓缓说道:“诚然,以后朕会改变这个秀才的待遇,诸位也许不满,天下的读书人也许会不满意,但此举可以让国家减轻负担,另外,没了这铁饭碗,那些读书人们是不是就不会混吃等死,为了生活更好,他们会利用他们的所学,去各行各业任职,也能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这才是朕对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让读书人真正的成为有用之人,让读书不仅仅是一种出仕手段,而是成为培养人才的手段!” “读书,不是只有科举一个道路,当然,在朕在改革后,科举还是一场全国性的大举,但不是科举之后就可以出仕,还需要去各个大学深造。” “科举过了,进了大学,也可能会有铁饭碗,因为当下确实人才稀缺,但绝不会出现无数秀才在老家呆着就能有钱有粮的局面!” “过了科举的读书人,进了大学能毕业的读书人,都会进入各行各业去任职,嗯,不全是官职,但也不全是单纯的工商人,会有出仕者,也会有人在介于这两者之间,领国家俸禄而受地方部门节制,他们依然属于国家的编制。”碥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朱见济一时间也不能清晰的给陈献章等人解释清楚。 毕竟要把封建科举改革成后世的高考制度,这是个很复杂很繁冗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会出现阵痛,甚至还可能引起社会动乱。 但这一步必须去做。 因为只有教育改革了,才能给大明培养更多的工业人才。 而不是培养一堆只懂读书的读书人。 陈献章却隐隐懂了些,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