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厚积薄发 (第3/6页)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五日,双方在汶山的临川江大桥上签署了正式停火协议,韩国用江原道的七千五百平方公里土地,交换临川江北岸的二千平方公里土地,并且在战争结束后,美国与韩国分十年,分别向朝鲜提供五百五十亿美元与七千五百亿美元的重建费用。到此,第二次朝鲜战争正式结束,而当时牧浩洋还在海军学院进修。 得胜凯旋之后,黄峙博在军队里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 二零一五年年底,傅秀波正式任命黄峙博为副总参谋长,而且为其加授大将衔。 要知道,这是自开国授勋之后,中国军队中的第一个大将。 虽然同时获得大将衔的还有陆风烈等四总部首长,以及协助黄峙博打赢了第二次朝鲜战争的徐褶涛与廖文纲将军,但是谁都知道,傅秀波破这个常理,就是为了把黄峙博打造成中国军队的“战神”。 成为副总参谋长后,黄峙博接管了总参谋部的大部分工作。 在傅秀波的支持下,总参谋部成为四总部中的绝对核心,陆风烈更是公开表示,他将半退休,不再过问总参谋部的日常事务。 这个安排,为黄峙博扫清了军事改革道路上的大部分障碍。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黄峙博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用在朝鲜战场上表现突出的年轻军官,包括戚凯威、母祁铁、杨禹方、周誉龙在内的众多参谋、以及魏成龙、吴建军等一批战将都坐上了显耀位置,成为帮助黄峙博推动军事改革的左膀右臂。 这个安排,也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