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八章 大规模佯攻 (第2/6页)
这个判断,在东海冲突中得到证实。 在打击第三护卫群之前,中国空军与海航以制空作战为主,即便在五月二十九日夜间的第一场战斗中,海航主动出击,也是对空作战。在打击第三护卫群的战斗中,担任打击任务的是轰炸机,而不是战斗机。 这样一来,fbc-1c自然没有用武之地。 只是,也不能完全否认这种战斗机的用途。在某些特定环境下,fbc-1c的作战效率肯定超过了j-11,甚至超过了j-20。 比如,海航的fbc-1c能在不到二十米的超低空持续飞行数个小时。 受翼载影响,j-11c与j-20在超低空飞行时的稳定性远不如fbc-1c,飞行员极易在长途奔袭时感到疲劳。 如果需要进行长途奔袭,而且得超低空突防,fbc-1c绝对是最理想的选择。 此外,fbc-1c是专业的攻击机,配备了更加完备的导航系统,单独突防能力超过了以对空作战为主的j-11。在没有预警机支持的情况下,fbc-1c能对一千公里外的目标发动袭击,而且导航误差不会超过五百米。换成j-11,不但导航误差大得多,还必须得到预警机或者其他支援飞机的支持。 这场战斗就需要长途奔袭,而且得超低空突防,所以中国空军动用了fbc-1c,让其承担主要打击任务。 战术安排上,杨禹方仍然让大批制空战斗机承担佯攻任务。 因为有第一次打击,所以杨禹方让空军派出了几架j-20。 与他预料的一样,日本空中自卫队扩大了防空警戒范围,前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