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战争前奏 (第3/6页)
战争期间失控。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万幸的是,黎平寇没有在债务上打主意,而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用国营资产获取贷款。 这个办法回避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增发货币。 如果直接由政府发行债券,得让央行增加货币发行量,增大流动性,从民营银行获取贷款,等于利用民间资本,不会增大货币发行量。虽然这么做同样会增加政府债务负担,但是可以用战争红利偿还债务。 所谓的“战争红利”,正是中南半岛的广阔发展前景。 按照黎平寇的说法,战争结束后,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担保的方式偿还战争贷款,不用为此花一分钱。 显然,这很有诱惑力。 虽然易援朝仍然反对立即开战,但是提不出更好的反对理由。 必须承认,黎平寇做足了准备工作,在提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已经联系了几家银行,获得了民间资本支持。 当时,至少有五家大型民营银行愿意为政府提供战争贷款。 在黎平寇提交的文件中,这五家民营银行承诺的战争贷款已经达到五万亿,而且承诺在必要的时候把上限提高一倍。 拿十万亿打一场战争,胜算不会小到哪里去。 既然易援朝不再反对,黎平寇的战争提案没再受到阻挠。 显然,易援朝是一个不太懂经济的元首,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黎平寇提到的偿还方式是否有效。 虽然政府提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