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三章 战争导火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战争导火索 (第5/6页)

快。二零二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公路就全线通车。两个月之后,同样属于三菱财团的一家日本矿产开采企业进驻矿区。预计到二零二七年底,开采工作将正式开始,年开采量在一千万吨左右。按照千分之三的稀土矿富积率,每年能开采三万吨稀土矿,市场价值在两百亿美元左右。

    与巴基斯坦一样,印度没有把所有贷款用于工程建设,而是把大部分花在了军备上。

    如果双方都在各自的控制区内开采,问题还不大。

    因为主矿脉在巴基斯坦一侧,印度控制区内的稀土资源总量不会超过三十万吨,所以中国没有理由为此与印度开战。

    这点资源,最多够日本消耗三年。

    与巨大的投入相比,日本在印度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

    问题是,谁也不能保证日本企业不会开采巴基斯坦一侧的资源,也就无法保证不会因此爆发战争。

    在基础建设到位之后,印度很有可能主动发起进攻。

    按照牧浩洋的判断,印度在年底之前发动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巴基斯坦一侧的公路要到年底才能通车。

    这个判断,与印度海军的军备建设计划正好吻合。

    到年底,印度海军将拥有一大、一中、一小,总共三艘航母,而中国海军也只有三艘航母。因为背靠本土作战,还能依托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空军基地,所以印度海军的优势非常明显。

    只要能够阻止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印度就会认为有能力迅速击败巴基斯坦。

    当然,这些都是之前的判断。

    按照印度海军公布的造舰计划,“维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