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三十六章 高不成低不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高不成低不就 (第2/6页)

计标准,即便加大建造规模,“台湾”级的造价也不可能低于八百八十亿元。在一支航母战斗群中,至少需要八艘护航战舰,其中四艘是护卫舰,四艘是巡洋舰与驱逐舰。如果全部采用巡洋舰,则需要支出近三千亿元,而选择用两艘巡洋舰搭配两艘驱逐舰的话,则只需要二千四百亿元。此外,巡洋舰基本上不具备反潜作战能力,而驱逐舰的作战灵活性更强。

    显然,海军需要一种廉价的多用途战舰。

    问题是,要想达到海军提出的战术标准,驱逐舰就不可能廉价。

    要知道,驱逐舰是海上多面手,作战能力最为全面,因此战术指标不会低到哪里去,也就不可能有效控制建造成本。

    如果同步增加驱逐舰的排水量,建造价格不会比巡洋舰低多少。

    这不是中国海军面临的问题,也是美国海军面临的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美国海军采用了向上看齐的方法,即让巡洋舰与驱逐舰采用同样的舰体,只是在武器配制上有所区别,巡洋舰属于“高配”战舰,驱逐舰则是典型的“低配”战舰,以此降低驱逐舰的建造成本。

    中国海军则采用了完全相反的办法,即向下看齐。

    说得直接一点,在“台湾”级占据了“高配”地位之后,中国海军没有必要在同样的舰体上建造一种“低配”的驱逐舰,而是让驱逐舰向远洋护卫舰看齐,成为驱护搭配中的“高配”战舰。

    正是如此,“昆明”级驱逐舰成为“成都”级之后的主力战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