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扫帚星 (第3/6页)
战俘营里火化掉了。 虽然这件事情到最后得到了圆满解决,即联军向身亡战俘的家属支付抚恤金,但是受这件事影响,直到二零一七年圣诞节前,最后一批美军战俘才走过临川江大桥,跟家人一起过了四年来的第一个圣诞节。 回国后,黄峙博的麻烦也不少。 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他在当上副总参谋长之后引发的人事问题。 当上副总参谋长之后,黄峙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用志愿军中的优秀官兵。在第一个月内,他就签发了近五千份人事任命书,还为大约两千名军官颁发了晋升令,一大批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卓越的官兵,特别是年轻军官得到晋升与重用,而且均在接下来半年之内,走上了重要岗位。 当时,仅总参谋部就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岗位换人。 在基层部队,情况更加不用多说。参战的八个集团军中,从少尉排长到少将司令,几乎所有军官都上过战场。为了奖励那些有功将士,黄峙博还联系十多所军校,开办了十几个军官速成班。到二零一六年六月底,至少有两万五千名士兵在学习了一年的理论知识后就被破格提拔为基层军官。 这种事情,在以往肯定无法想像。 要知道,一名合格的少尉军官,至少要在军校里学习三年。如果是直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学员,还得学习四年。 一年,能学到什么东西? 当然,这不是问题,第二次朝鲜战已经证明,战场就是最好的课堂,实战经验就是最好的课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