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四十一章 标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标杆 (第5/6页)

八亿元。

    如此高昂的价格,使得“北京”号很难大批量建造。

    说得简单一点,一艘“北京”号相当于四艘052c型驱逐舰,而其战斗力肯定比不上四艘驱逐舰。

    结果就是,在“北京”号下水当天,海军没有按计划批准第二批两艘的建造合同。

    两个月之后,在广东造船厂与青岛造船厂做出重大让步,承诺把第二批两艘的建造价格降低百分之二十之后,海军才批准了这份合同,下达了第二批两艘的建造订单,此后再也没有建造该级巡洋舰。

    当然,对中国海军来说,“北京”级绝对不止象征意义。

    在二零三零年之前,也就是c1号与c2号航母服役之后,中国海军最多只需要四艘巡洋舰。

    没有更多的航母,也就没有必要建造更多的巡洋舰。

    “北京”号的下水仪式非常隆重,不但腾耀辉亲自拉开舰首上的帷幕,黄峙博也在百忙之中抽时间赶了过去。

    作为海军装备建设的主要负责人,牧浩洋也去了现场。

    因为以北京市命名,所以北京市市长还应邀前往广州造船厂,为这艘万吨巨舰剪彩,并且送上了北京市的市徽。

    搞得这么隆重,无非是要展示中国海军的实力。

    只是,谁都知道,这艘战舰最快也要二零二四年才能服役,而且将首先编入“黄帝”号航母战斗群。

    用外界的话来说,“北京”号下水,使海军军备竞赛骤然升温。

    一个月不到,日本海军首先宣布,将在“赤城”号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