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四十二章 第五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第五代 (第2/6页)

再也不提无人战斗机了。

    只是当时,谁也不清楚第五代战斗机的准确发展方向。

    东海战争前的五年里,美国做了大量理论研究,结合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经验,提出第五代战斗机应该以多用途为主。

    原因也很简单,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美国缺乏的不是制空战斗机,而是性能卓越的多用途战斗机。要怪也只能怪f-35项目拖延了十几年,到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军的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少得可怜,仍然让f-16、f-15e与f/a-18e/f等第三代战斗机充当对地打击主力。

    针对这个问题,美国在这个方向上花了不少力气。

    比如在二零一七年,美国启动f-x项目的时候,洛马、诺思罗普、波音等公司就各自拿出了设计方案,而且都以多用途型为主。洛马的方案是利用f-22a的成熟技术,研制一种重型多用途战斗机。诺思罗普则是利用yf-23的技术积累,提出了一种无尾布局的多用途重型战斗机。波音的方案最为超前,是一种采用了翼身融合技术的无尾翼布局的重型战斗机。

    当时,这三家公司在前期研制上就各自投入了上百亿美元。

    结果是,东海战争彻底改变了美军的观念,认识到在未来战场上,将面对一个比前苏联强大得多的对手。

    如此一来,任何多用途战斗机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制空战斗机。

    原因很简单,在东海战争中,中国空军用j-11c等针对机动性做了全面改进的第三代战斗机击败了用f-22a武装起来的日本空中自卫队,而且在空战中,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