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首轮空战 (第2/6页)
燃料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太短,使得导弹的动力射程仅有六十公里,比aim-120d短了很大一截,使志愿军的战斗机很难抢先开火。 战后,中国空军与海军联合投资研制采用冲压发动机的pl-12d。 严格说来,pl-12d是一种全新的导弹,在气动布局上也与pl-12有明显区别,比如使用了类似于r-77的栅格式尾翼。因为pl-12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名声大噪,很多国家都慕名而来,比如巴基斯坦在采购j-20的时候,就点名要同步采购pl-12,所以为了打开更多的海外市场,pl-12d沿用了编号,以pl-12的全面改进型面世。这种营销策略,在外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pl-12d在二零一六年装备中国军队之后就打开了海外市场,在两年内就外销了上千枚。 与pl-12相比,pl-12d的最大改进就是动力射程增加到了一百二十公里。 当然,要把pl-12d的性能完全发挥出来,还需要足够先进的火控雷达。比如在迎头攻击的时候,pl-12d的理论最大射程超过一百五十公里,所以需要能够锁定一百五十公里外的火控雷达作支持。 在海航,j-11c是第一种具备锁定一百五十公里目标的制空战斗机。 相对而言,f-15j使用的中程空对空导弹就没有这么明显的射程优势了。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日本空中自卫队的主要中程空对空导弹是aa-4,即日本利用aim-7f“麻雀”的技术,自行研制的一种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最大动力射程还不到三十公里。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中,日本大受刺激,决定自行研制新一代空对空导弹,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