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于公于私 (第4/6页)
安排前线指挥官了。 也正是如此,牧浩洋才决定继续使用杨禹方等人。 必须承认,牧浩洋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如果真由他做主,肯定会任用一些年轻将领。这既有个人的想法,也是为了军队的长远发展考虑。 于公,给年轻将领锻炼机会,能够提高军队的活力。 要知道,在牧浩洋这一代将领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杨禹方已经五十八岁了,周渝生也有五十四岁,连章玉廷都有五十二岁。再过十年,杨禹方就算还在服役,也不可能再次率领军队出征,而周渝生没有晋升大将的机会,很有可能在二零四五年退役,章玉廷也得在二零四七年退役。 对他们三个来说,是否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并不重要。 让他们上阵,必然占用宝贵的指挥职务,留给年轻将领的机会就没有那么多了。 于私,牧浩洋非常清楚,在腾耀辉之后,由他出任总参谋长的机会非常大,也就有必要培养一批“嫡系”军官。 要知道,牧浩洋不可能是腾耀辉这样的过渡型总参谋长。 到二零四三年,黄峙博已经七十多岁了,不大有可能像现在这样,在幕后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要想像黄峙博担任总参谋长期间那样,让总参谋长成为真正的军事统帅,牧浩洋就得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军队里,基础就是人脉。 陆风烈与黄峙博能够已军人身份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 不可否认,牧浩洋身上集中了两个人的优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