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新岗位 (第2/6页)
灵活性,降低了作战效率,抑制了部队的战斗力。 要想实现多兵种联合作战,首先得在装备建设上下功夫。 当上志愿军总司令之前,黄峙博就在南京军区大力推进多兵种联合作战,而且收到了显著成效。 受各种因素限制,黄峙博在南京军区搞的事情没有产生广泛影响。 当上副总参谋长、执掌总参谋部后,黄峙博获得了全面推广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机会。 可以说,黄峙博对未来战争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只是,这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必须从头做起、从基本做起。 绕过总装备部与总后勤部,召集牧浩洋这些优秀年轻军官,在总参谋部成立“装备建设联合办公室”,正是黄峙博推广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关键一步。只是在很多人看来,黄峙博的目的没有这么简单。 不可否认,这个最初只有五名高级军官的机构在成立的时候并不显眼。 同样不可否认,只要这个机构发展壮大,在中国军队中实行三十多年的“四总部”制度就会被打破,最终统一到总参谋部之下,形成总参谋部负责军事、国防部负责人事的现代军事指挥体系。 从提高军事指挥效率来看,黄峙博的做法没有错。 如果装备建设与制造、后勤调度与分配与军事行动分开,需要另外请示,肯定对军事行动非常不利。 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这个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虽然在傅秀波的支持下,陆风烈亲自担任志愿军“后勤总管”,掩盖了后勤保障不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