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斗争 (第3/6页)
国家经济政策改革严重滞后,迫使强大起来的民营企业不得不另寻出路。 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即只有对外扩张,才能给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讲,民营经济能在二零一五年驶上快车道,也与中国参与第二次朝鲜战争有关。 没有对外扩张,就没有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 按照这个逻辑,傅秀波的对外政策自然非常强硬。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中国没有完全撤军,也没有给予朝鲜全部自主权,与傅秀波积极推动国内经济改革存在必然联系。 可以说,正是在朝鲜挖到了第一桶金,民营经济才能飞速发展。 问题是,朝鲜的资源非常有限、市场规模也非常有限,民营经济要想发展壮大,不但需要更多的资源,还需要更加广阔的市场。 二零二零年,东海战争结束后不久,傅秀波就对民营企业开放了海洋资源开采权。 在国内,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让民营企业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也让民营企业获得了进入国有垄断行业、与国营企业竞争的机会。 傅秀波与易援朝的矛盾,就在这个地方。 在经济层面上,易援朝代表的正是国营企业,或者说是二零一五年之前,国内经济发展的既得利益者。 不可否认,国营企业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建国初期,正是众多国营企业,加快了国家工业化进程,打下了现代化的基础,也为随后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正是依靠国家垄断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