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_慕林 第23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慕林 第239节 (第11/15页)

府的船后,也可以走这条水路,比在通州转乘马车省事得多了,也不必让两位老太太受道路颠簸之苦。若是一路顺利,天黑前咱们就能到家了!”

    第827章 欢喜

    这可真叫人惊讶了。

    谢慕林在湖阴老家时,没少听宋氏说起北平的情况。据说北平城原本是太宗皇帝预备要用来做新都城的,所以规划时十分仔细,当中也包括了城北什刹海水系的开发,还有以运河与京杭大运河连通的计划,否则,这大运河又如何称得上是“京”杭大运河呢?

    只是后来太宗皇帝死得早,他心爱的儿子燕王又只是藩王,并受新君和太后猜忌,财力物力有限,虽然勉强把整个城市的规划完成了,但细节处还有许多地方没能照规划做好,比如什刹海一带,只是做好了水利部分而已,通惠河因为一直被用作运送修建皇城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水路渠道,所以当时修得不错,可事后并未进一步开发,只是用来运载大批量的货物,用了几十年后,渐渐的便淤积严重,最终荒废了。

    后来几任燕王,无论是本来的燕王家系,还是从皇室过继过去的,不是忙着跟宫中、朝廷等势力斗智斗勇,就是烦恼着北方时不时入侵的敌军,偶尔有个太平年间无事可忙的燕王,还是个才能平庸、喜好享乐的纨绔,根本没功夫去理会河道疏通的问题。期间倒也有过任职北平的官员,雄心勃勃又想为北平百姓做点实力,有计划要去清淤,但始终未能真正把整条通惠河疏通到可以任大量船只随意通航的地步。因此,在宋氏的记忆里,从南方沿运河北上北平,走到通州就该下岸上车,改走陆路了。

    黄岩南下之后,前去拜访宋氏,倒是提过谢璞在主持通惠河的疏通工作,但他从北平出发的时候,是在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