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7章 父皇,我要和柴绍和离 (第5/6页)
添三万兵马。” 节度使这个名称,和许多使职一样,最早产生于汉代。但汉时的节度使是个没怎么使用的临时职,远不是后来唐朝时的节度使那样重要。 是在唐朝高宗时起,尤其是在玄宗时起,节度使才算真正的形成那种镇守一方的重要职务。 节度使,本意是都督带使持节者,不过不是一般的使持节,毕竟唐朝的都督都会加个使持节的衔。这里的使持节,就等于是赐旌节,有生杀大权的。相当于李超之前在洮州时的情况,但现在李超毕竟是堂堂平章事、兵部尚书、京兆尹,因此不称都督,而称节度使,算是表示特别之意。 至于统领的九个州,其实也不是李世民就有多信任李超。 完全就是因为这九个州,名义上是划在关内道内,但实际上,现在却是由梁师都和突厥人占据着呢。 李世民把李超的管辖地,全都是划在了敌境,还得一州一州的去打下来。 给个统领九州节度使,不过是相当于一个战区司令,方便李超调度而已。 “平章事、兵部尚书、京兆尹、太子少詹事你还担任着。” 说是如此,但李超既然被外放镇守朔方,那自然就不可能再履行几个朝中职务,实际上保留职务不过是等于有了一个加衔而已,他根本不可能再管理原来的衙门事务了。兵部、京兆尹、东宫詹事府,事情都会交给其它衙内官员处置。 李超保留这几个职务,只是让他出镇地方时,显得特别牛逼一点。 世封丰州刺史、平章事、兵部尚书、京兆尹、太子少詹事、太子少保、开府仪司三司、上柱国、使持节、朔方节度使、朔方道行军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