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6章 大手笔 (第4/6页)
“大帅,你还真打探上马这个唐渠?”苏定方惊讶的问。在他看来,现在当然是一心打突厥最重要,至于什么修渠水利之类的事情,这些应当是交给下面的刺史、县令去干吧。 “修通了这条渠道,能增加一百万亩粮田,还是水浇地,你觉得没必要?一百万亩水浇地啊,就算一年产个四石粮,这一年也能增产四百万石。你知道这么多粮食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朔方镇以后完全能自给自足粮食,甚至还有余粮运去陇右、河西,若是长安需要,还能运点粮去长安。” “以后长安不但不需要往朔方运粮支边,还能减少运往陇右、河西的军粮,甚至长安还能得到朔方粮食的输入。你说,这不重要吗?” 灵州本来就有了百万亩田地,新增百万亩,意味着灵州会有两百万亩地。两万顷啊,还比不上关中的粮田数量,但关中的人口数量却是灵州的几十倍了。 灵州地多人少,兼有畜牧之利。两百万亩粮田,正常年景,丰收的话,能产七八百万石粮食,灵州现在不过十来万人,就算再翻两三倍,那也不过二三十万人,一人就算按高标准的十八石算,也不过需求五六十万石粮,这就意味着灵州,能成为整个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仓。 对于大唐朝廷来说,这意味深远,比一年多收几十万贯钱税都重要,毕竟粮食这个东西是稳定的基石。大唐要控制朔方、河西、陇右,要保证京城的安全,要加强对西北外围几处的控制,甚至以后还想往外扩张,那么粮食就始终是制约的瓶颈。 如果大唐在灵州增加了一个几百万石年产的粮仓,那意味极大。灵州可不是在东南,东南虽然粮食产量高,数量多。但从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