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04 (第3/4页)
法不让桓翌带领大军过界,毕竟桓翌可是又立下了大功,而且他还是带着皇帝的两位使臣同路,说起来五万兵马不多也不少,他不能因为怀疑桓翌有不臣之心,就动手阻拦桓翌进京报捷。况且,就算他想要拦住桓翌,还要向皇帝禀报呢,他也不能私自做主。这要奏报,一来一回又是若干天,而且,他并不能保证皇帝回复给他的信中同意他对桓翌动手。桓家的荆州军可不只是换翌带的这五万精兵,他的兄弟子侄在荆州带着的兵至少还有十五万以上。要是他胡乱动作,惹恼了桓翌,桓翌以此借口兴兵作乱,先就对付豫州军,那才经历了兵败而减少了一半兵员的豫州兵绝对不是对手。 也许,桓翌早就设想好了这一步,故意带着五万精兵,让皇帝派出的两位使臣同行,并且大张旗鼓地经过豫州进京,就等着谢节犯错。只要谢节敢有任何阻拦,那么他就有借口了,比如说打着“清君侧,除jianian臣”的名号对付豫州军,从而彻底逼迫皇帝让谢家退出豫州,让桓家占据豫州之地。 要真是这样发展下去的话,那么景国一半的土地和兵马就属于桓家了,得到了豫州之地,就相当于扼住了建康的咽喉,他可以控制建康,控制皇帝,轻则挟天子以令诸侯,重则以己代之。 再说了皇帝先前因为不信任桓翌,让他的六叔带领豫州兵马去跟进犯景国的秦军交战,结果却以失败告终。本来这一次皇帝让桓翌带领荆州兵马去弥补谢岩闯的祸,朝廷里面的许多朝臣对他已经颇有非议了,会私下说他这个皇帝年轻不懂事,说他猜忌臣下等等。这要是在桓翌得胜后再做出对桓翌不信任的举动,那么下一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