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一章 科研前沿 (第4/7页)
“听一下生物学科的新进展,也不耽搁多少时间,反正你们总要花时间了解。”杨锐的中音稳定,极具说服力。 或者说,他也没准备给几个人反对的机会,杨锐说完紧跟着道:“我们做的项目是通过克隆突变基因,分析和确定钾通道的功能,如果你们有关注过最近的消息的话,也许听说过我在国际医学与生物大会上的演讲。” 就一句话的功夫,杨锐掏出了无数的信息。“克隆”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热点,“突变基因”也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热点,“钾通道”同样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热点——杨锐能以一名科研新人的身份,向《cell》投稿并通过,依靠的是全方面的攻势。 光是这一组项目的名字,就足够吸引《cell》的编辑与审稿人的瞩目了,当然,它也能吸引理查德的瞩目,与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诸位领导的瞩目。 除此以外,刚刚结束不久的国际医学与生物大会,也是能让领导们提神的要点。 北京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开,80年代更是如此,因为其他城市更没有机会来开办。 不过,生物体系的国际会议,一年也开不了几场,剩下的功夫,地质学的,天文学的,搞电信的,造钢铁的,玩林业的,闹环境的保护的,也都排着队等开会呢。 国际医学与生物大会,是今年以来的第一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生物专业会议。 而杨锐登场演讲,本身就证明了他负责人的身份。 王晓芸佩服的看了杨锐一眼,不用长篇大论,开始就能抓住重点,这就像是写论文用摘要就说服了别人一样,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