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一章 声望宜人 (第3/6页)
首先就会遭遇到更严格的标准…… 相对应的就是声名鹊起的杨锐了。 理查德的损失,反衬出杨锐的强悍。对康弘这样的年轻副教授来说,加州伯克利分校简直是神一样的圣地,该校的教授竟然被杨锐打败,自然是神级一般的故事。 事实上,越是圈内人,对于杨锐的胜利就越感敬畏,这也是身为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的蔡教授,会亲自出马,为杨锐申请60万元к费的原因。 自恢复高考以来,进入北大的天才如火山迸发的出现,但达到杨锐这种高度的,至少生物系是一个都没有。 尤其是杨锐的同龄人,大部分还在艰难的学习着基础课程,他们的优秀更多的体现在学业和社会活动上,对于研究,远远还没有达到入门的程度。 简而言之,与杨锐同龄的学霸,仍然是处于学习状态的学霸,而杨锐已经开始变成研究型和实用型学霸了。 有关钾通道的论文,妥妥的证明他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素质。 杨锐若是北大的员工,就凭这一篇论文,即可破格提拔到副教授,再过些年,吃老本到教授都不成问题。 除了年龄,康弘结交杨锐,完全是高攀的模式。 正因为如此,接到杨锐的电话,康弘是相当的高兴,特意借了学校的小巴,带着一群人游览昆明市,包吃包住,并坚持要送几人去腾冲,并道:“我和云南军区的关系不错,可以安排你们到军区的疗养中心去住,我亲自去的话,安排的条件肯定好一些。” “太麻烦了吧。”杨锐还真没接受过如此殷勤的地接待遇,30年后的科研界和现在已经不同了。 80年代的中国人都是出门靠朋友的,许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