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一章 落我手里了 (第3/5页)
行了。” “动起来?” “就说他这个开创****,你说谈不上,我看是不够格。”杨锐沉吟道:“你都不是做土壤微生物的,都你都能看出没有多少开创性,他这个论文,我看新意有限。” “你怎么证明新意?” “他借用的国?研究资料,超过了参考文献的范围。” “参考文献?你怎么知道?”许正平自然会觉得奇怪,在没有搜索引擎的年代,想证明抄袭或者过度引用是很困难的,虽然参考文献注明了期刊或专著的名字、时间、作者等资料,但要找到它们,起码得去国家级的图书馆,只有同一个领域同一个方向的专家,才能了解那么多的相关资料,首先凭借记忆建立一个认识。 贫穷落后的国内研究所,瞅着此类漏洞往上冲的,数不胜数,以至于日后有了搜索引擎,令无数大拿金身受损。 杨锐未答许正平的话,只道:“我出去打几个电话。” 出了门,杨锐顺便看了正在假寐的丁成国一眼,心想,丁成国今年都六十多了,他估计对国外的科研发展了解有限,邱晔或许了解的多一点,但只看他论文写的这么平,十有八九是“填补国内空白”的论文。 80年代的中国,倒是支持科研工作者填补国内空白,不过,填补国内空白的应该是技术性的工作,不应该是理论性的工作。 人家国外都已经建立了完整理论了,你自己建立一个新的中国理论有什么意思,如果是苏联那样的规格与世界环境,自家人圈在后院里玩也就罢了,就80年代中国的科技水平,自建理论,除了说点套话以外,与用某人的身高代替“米”的概念的意义差不多——要用也能用,就是白花了钱。 如卫生部这样的部委,他们的经费拨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