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0章 儒学宗师 (第3/5页)
来。无奈民贵君轻是亚圣孟子的说法,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是朱文公朱熹的说法,这两条杀伤力实在太大,想正面驳倒几乎不可能,于是他们的辩护转移到小皇帝本身:赵昺并无失德之处,不能和商纣夏桀相提并论——实际上这种论调已经变相承认了忠的外延扩展,从上司、皇帝,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 这下子捅了马蜂窝,李鹤轩雄纠纠气昂昂的出阵:当年南唐轻徭薄赋,未尝失德,为何宋太祖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就灭了国?再上溯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时候,后周恭帝柴宗训才刚刚七岁,有什么失德之处? 邓光荐、叶旭不能正面回答,便以反问回应:难道天下惟有力者居之,谁抢到算谁的,那么,我华夏数千年文教道德又何在呢?尧舜禹汤历代贤王无不以德服人,琉球自然不能例外。 两边打笔墨官司,报纸的销量增加几倍,如今琉球的贩夫走卒都认得几个字,即便大字不识一个,也可以花上几毛钱到茶馆听说书嘛。报馆也改变了五天出一期的做法,每天出号外,把双方说法更新连载,互相打擂台,由于文天祥陈宜中的知名度,士农工商各阶层都关注着报纸,每天早上出版社外面就有许多人等在那儿,今天新出的报纸还带着油墨味道,一出门就被人们买走几百张,如此盛况,让楚风联想到了当初在起点网看书,等着大神们更新的往事…… 最初,邓光荐他们是用文言,楚风方面是口语,儒学门徒们还笑话堂堂大汉皇帝没有文采,写的文字浅显直白如同市井白话。结果现实让他们无奈:汉国普及了识字率,各阶层都认得几个字,但懂得艰深文言的人当然没几个,于是,楚风方面的论调被人们四处传播奉为圭壁,自己的骈四俪六文采斐然的篇章却是做给瞎子看了。 邓光荐很快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