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1276_358章 谍中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8章 谍中谍 (第7/8页)

益于征服地区的广大,蒙元的百工营里,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工匠,中华汉地的能工巧匠、大**通数学的学者、波斯故地能制造回回炮的高手,都被集中到一起,在屠刀的威胁和金钱的诱惑下,替蒙元开发出了一种又一种杀人的利器。

    火炮的技术,至少在镗造炮之外的铸造型火炮(猫注:铸造炮就是各位读者大大在博物馆、在山海关、在虎门炮台遗址看到的东东),对元朝来说并不复杂。两百多年前,宋对西夏的战争中,广泛使用了爆炸火器震天雷,一百多年前,宋金战争中就使用了世界上第一种管型火器突火枪,而流传后世的世界最早火炮,是现藏内蒙古博物馆的,蒙元在十七年后铸造的“元大德二年”铜火铳,它的编号是第八十号,可见蒙元铸造火炮的历史,只会比“元大德二年”铜火铳更为久远。

    郭守敬替忽必烈铸成的火炮,大小规制基本上照搬战场上逃回的大元将士和潜伏间谍观察所得信息,和大汉的三斤炮基本相似,但受限于工艺水平,铸造跑内膛的公差在十分之一,射程、精度远不如大汉制造的公差在四十分之一的镗造炮,炮架是简单的木制品,而且只能发射实心弹和散弹,没有开花弹。

    但远比大汉落后的武器,已足以让大都城的军民震惊了,巨大的震动之后,炮口腾起一朵朵的白花,伴随着火焰,炮弹在空气中尖啸着飞过,远处立好的稻草垛子,就被掀了起来,飞上了半空。

    任何人第一次见到火炮发射的场景,都会惊得目瞪口呆,一时间,校场上鸦雀无声,只有炮声回荡,伴随着人们砰砰的心跳声。

    “万岁,万岁!”蒙古士兵欢呼雀跃,不少人又唱起了战歌;而远处围观的汉人百姓,心头则是五味陈杂。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