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1276_228章 三农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8章 三农问题 (第2/5页)

桢一阵心跳,转而细思,惊道:“原来到宋朝,比之古时城市大了许多,商业繁盛许多!则市井泼皮,必然也随之而盛!”

    对!楚风点点头。

    商业繁盛、市民社会的兴起,是宋朝的一大特征。

    社会生活上,市民社会的烙印非常明显,比如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脱胎于宋单篇话本《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以及《大宋宣和遗事》,真切的描绘了宋朝社会。水浒,与其说是农民起义,不如说是市民起义,吴用是学究、宋江是押司、卢俊义是大名府员外、公孙胜是道士、戴宗是节级、李逵是牢子……主要人物,几乎都是工作、生活在城市中的。

    文化上,唐朝之前,楚辞汉赋魏晋风流盛唐诗篇,流行的全是属于少数高层知识分子的文体,到了宋朝,歌女舞伎贩夫走卒都会唱几句柳永词,说书先生更是到处讲话本故事,市民文化基本上吸收、继承、乃至取代了文人文化。

    商业和城市发展了,宋承唐制,政治制度却没有随之发展,或者说进步慢了,没能跟得上城市的发展。

    唐朝时候,城市里住十万人,商业区和居民区分开,夜间不营业,市民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睡觉,城里有五十个衙役维持治安;到了宋朝,城里住了二十万人,居民区和商业区混在一起,通宵营业,人们晚上喝喝小酒,逛逛青楼,没事还撒撒酒风,小偷小摸的也跟着浑水摸鱼……还是五十个衙役,管的过来吗?

    城市当中,必然成了“泼皮牛二”、“活大虫”、“镇关西”和“西门庆”的天下!

    道理其实很简单,说透了,三岁孩子也能弄明白,楚风接着讲了琉球的治安制度,设立单独的警察部门,专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