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87章 天风海雨细无声 (第7/11页)
活见鬼似的看着这群蒙古人,双语教学就是为了吸引学生前来上课,谁知道他们根本不愿意学习蒙古文呢! 楚风和陈淑桢也是一头雾水,仔细问了半天才知道原因,原来,这个时代草原上的人们根本没有把那弯弯拐拐的旧蒙文看成什么文化传承啊,民族精神之类的玩意儿,相反,他们甚至很鄙视自己的文字,从铁木真到忽必烈,一贯如此(猫注:正史,非杜撰)。 中原周边民族对汉文化的钦羡根深蒂固,西夏、大辽的女子到开封来,倒贴嫁妆、乃至做妾也要嫁给宋人,金朝的一位皇帝以自己没有生为宋人而抱憾,日本妇女飘洋过海抵达临安,挑选美男子春风一度怀下孩子,称为“度种”,认为可以改良人种…… 从铁木真到忽必烈,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文化上仍然羡慕中华,认为原有的、刚刚学习回鹘文字而形成的字母形蒙古文——外观有些像今天的阿拉伯文,如蝌蚪状的字母,是一种低贱的文字,有辱蒙古帝国的尊严,而汉文那样的方块字才是高贵的文字,于是令大元国师八思巴按汉字规范,创立方块式蒙古文。 然而,一个吐蕃人帮助蒙古人按照汉人的文字来创造新文字,光说说都像绕口令了,做起来的难度有多大就可想而知,就算八思巴智究天人,也“拎勿清”啦,搞出来的八思巴蒙古文不但晦涩难懂,而且似是而非 ——这样的情况,华夏的周边民族并不鲜见,无论日文还是旧朝鲜文、旧越南文,都是吸收了汉字的成分,再加上自己的一套作为补充,断断不敢在这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上另立新灶的,八思巴从最初接到的,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了,天书一样的八思巴蒙古文创造成功,这玩意有多晦涩难懂呢?到了可以直接做军事密码的程度!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