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起义军再发力开疆拓土 朱元 (第14/22页)
手刀兵的两侧是青布墙,长约4米,由两根原木立柱和一整块青麻布组成。立柱固定于地面,高4.4尺(约1.4米)。前后青布墙间隔约2尺(0.63米),作为出击口。相邻长条阵的青布墙面对面,间隔约8尺(2.5米),可以让两匹战马并排跑过。 青布墙本是朱氏红军长途行军中在野外露宿的围墙。 手刀兵长阵的后面是长矛兵长条阵,间隔约3尺。由朱氏红军老部队百夫长40人和400名魁梧的士兵组成的40个执法队,均握手刀站立手刀长阵后面。其左大臂配戴一个白色布套,墨写“执法”二字。 朱元璋安排执法队主要是防范“陈家军”出现倒戈者或逃兵。手刀阵中间20排是降附的陈家军,后面20排则是朱氏红军的老战士。 开战前,各执法队按照命令在各自的纵向通道来回巡行了一遍。这是发出无声的警示信息。 长矛兵有20排,每排4人。每4排两侧各有一面青布墙,与相邻青布墙面对面,间隔约8尺,向后延伸前面的通道。这些青布墙也高4.4尺(约1.4米),长约5.6米,便于8个长矛兵并排防御。前后青布墙间隔约2尺(0.63米),作为出击口。 长条阵最后两排是身穿铠甲的短弓手,每排4人,全部下蹲。其后背是两面竹木结构组合式战墙,长还是4.4尺(约1.4米)。高只有3.8尺(约1.2米),便于短弓手放箭。这种矮战墙是短弓部队的专配。 朱氏红军的这种战墙和组合式围墙(高战墙)是朱元璋在六和城保卫战时受战垒启发指示制作的,由冯国用设计。 在每个长条阵的短弓手和长矛兵之间,有一名长矛兵的百夫长。几位镇抚和千夫长也在其中。 红军方阵每个通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